首页 > 新闻 > 正文
8年暗箱终曝光!这家LED企业连收警示函、监管函
来源:中国之光网
发布:2025-10-09
阅读:4099

近期,德豪润达披露一则重要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这份警示函撕开了2017年一场隐秘资本操作的盖子:彼时,公司原控股股东芜湖德豪投资有限公司与相关认购方签署了一项协议,承诺为其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投资本金及年化收益提供差额补足义务

然而,这一关键性的“定增保本保收益”协议事项并未在2017年非公开发行相关文件中予以披露。该行为公然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

无独有偶,同一天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向ST德豪发出了监管函,要求公司及全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深刻吸取教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01  
从形式审查到穿透式监管

德豪润达的违规行为发生于2017年,但监管机构直到2025年才作出警示,长达八年的时间跨度引发了市场关注。这并非简单的监管滞后,而是由该类违规行为的性质所决定。

正常的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监管,通常关注文件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以及财务数据是否存在明显异常。然而,“保本保收益”协议等“抽屉协议”的隐蔽性极高,它们并不在公司的公开账目中,也未被纳入常规的审计流程。这些协议通常由少数高管或实际控制人私下签署,游离于公司的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体系之外。因此,常规的审计和审查流程很难捕捉到这类信息。

微信图片_20251009150826.png

长达八年的调查周期,恰恰体现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在打击复杂违规行为时所采取的“穿透式监管”策略。这种模式不再满足于表面文件的合规性,而是深入到业务实质、资金流向和关联方关系中,寻找隐藏的违法线索。

因此,德豪润达在八年后才被警示,并非监管滞后,恰是监管层以深度、全面、无死角的执法利剑,守护资本市场秩序的有力印证。

02

战略沉浮:从帝国梦到务实归途


早期发展:小家电业务的奠基时代


德豪润达的发展历程始于其在小家电领域的成功。公司前身为1996年创立于广东珠海的珠海华润电器有限公司。在创立之初,德豪润达的主营业务是西式小家电的制造和销售,主要以OEM/ODM模式出口至欧美市场。凭借在小家电领域的深耕,公司于2004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这一阶段,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成功积累了核心资产与市场声誉,为后续的战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进军LED:一场豪迈的跨界豪赌

2009年,德豪润达做出了一个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战略性选择。公司通过并购正式进入LED行业,开始了其战略转型之路。当时,时任董事长王冬雷看好LED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几何级数增长”,并致力于打造一个贯穿LED芯片、照明产品到销售渠道的完整产业链帝国

为了实现这一宏大愿景,德豪润达在五年内豪掷60亿元上马LED项目,并在大连、芜湖基地之外,又相继建设了蚌埠、扬州等产业基地,同时计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数十亿元资金,其中大部分用于LED倒装芯片项目

微信图片_20251009150838.jpg


资本运作与雷士照明的控制权之争

在构建LED产业帝国的版图中,收购雷士照明是至关重要的一步。2013年,德豪润达斥资10亿元获得雷士照明大股东地位。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一场基于错误预判的“以攻为守”资本运作。

在德豪润达收购雷士照明时,上游LED芯片行业已出现“过度投资、产能供过于求”的局面。德豪润达希望通过获得下游渠道龙头雷士照明的控制权,来消化其在上游积累的过剩芯片产能,这是一种典型的垂直整合策略。

然而,这一战略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规模和市场匹配问题。公司创始人事后反思,即便雷士照明全部采用德豪润达的芯片,也仅占其芯片产能的5%-6%。巨额的资本投入并未解决核心的供需错配问题,反而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困境。

连续巨亏与“保壳”之战

在LED业务扩张期,德豪润达遭遇了多重困境。除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公司还面临来自国际LED巨头的专利诉讼,这直接影响了其在美国等重要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

财务数据迅速反映了战略结果:2017年净亏损9.7亿元;2018年净亏损5.81亿元,两年连续巨亏导致公司被戴上ST的帽子。在此之后,德豪润达并未能扭转颓势,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自2004年上市以来,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从2012年开始至2024年,已经连续13年为负数

为了应对财务困境和“保壳”压力,公司进行了多项资本运作,包括出售雷士照明股份以获得“救命”派息。然而,这些自救措施收效甚微,终难挽狂澜

微信图片_20251009150853.png


03
重塑主营业务与战略回归

痛定思痛,在经历了LED产业扩张的失败后,德豪润达关停LED显示屏业务以及剩余的LED国内照明业务,战略收缩至两大核心主营业务:小家电和LED封装

这一战略收缩和业务聚焦,表明公司从试图垂直整合全产业链的激进扩张,转向了对其原有优势业务和特定高增长细分领域的务实回归。根据德豪润达2024年度财报显示,小家电业务和LED业务分别占比55.39%和41.41%

这一数据表明,德豪润达在经历LED产业豪赌失败后,其业务重心已悄然回归其创立时的根基,标志着德豪润达从“野心勃勃的帝国缔造者”向“务实的生存者”的无奈转型。

小家电业务:依然以OEM/ODM模式出口欧美为主,但该行业在2024年呈现“量增、价跌、额缩”的特点。为此,德豪润达放弃部分低毛利的厨房家电产品,将资源集中投向以智能咖啡机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

LED业务: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德豪润达的LED车灯封装产品渗透率大幅提高,有望在这一领域的业务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重增长

这一战略调整表明,公司已从过去盲目扩张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转而聚焦于更具潜力的利基市场。

微信图片_20251009150902.jpg


04
此次违规本质与危害

本次违规行为的核心在于未披露的“保本保收益”协议,它扭曲了资本市场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核心原则,将本应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的市场风险,通过私下协议转移给特定关联方,实质上构成了一种隐性的利益输送和不当担保。

该协议的存在意味着,该次非公开发行并非完全基于市场化原则,而是被隐藏的利益安排所主导。这类“抽屉协议”的存在对资本市场秩序构成了严重破坏。

首先,它欺骗了公众投资者。由于协议未披露,市场无法获取完整的、真实的信息,从而无法对公司股票的真实价值和发行风险进行准确判断。这侵犯了所有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其次,它掩盖了公司背后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和治理缺陷。一旦控股股东无法履行差额补足义务,这笔隐性负债将可能在未来某个时点转化为公司的显性风险,给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

微信图片_20251009150929.png


05
小编语

德豪润达的三十年沉浮,为所有上市公司提供了警示铭文。

一.别跟监管“躲猫猫”:任何试图通过隐匿“抽屉协议”或其他信息来操纵资本市场的行为,都无法逃脱监管机构的穿透式调查。诚信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任何形式的违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和监管的严厉追责。

二.战略不是“画大饼”: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如果缺乏对行业本质、市场供需关系和自身能力的深刻理解,盲目投入巨额资本,最终只会将企业推向深渊。

德豪润达的起起落落,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企业扩张时的野心,也照见了转型中的阵痛。对行业来说,这堂“信息披露课”、“战略务实课”,值得所有上市公司反复琢磨——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唯有敬畏规则、脚踏实地,方能在资本浪潮中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之光网"的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中国之光网
cali-light
农业照明网
PlantFactory
首页企业广告合作
联系电话(微信):158 6155 3579 仇纯
展会宣传广告合作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投稿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我要投稿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6 - 2021 立德时代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113号


京ICP备16007664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059
关注中国之光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取照明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