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最大的汽车照明设备制造商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以下简称“小糸”)关闭其在中国福州的生产基地——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企业已于2025年5月末正式结束生产,此举将导致小糸在中国的整体产能减少15%,相当于50万辆车的照明装置产能。
这一决定是小糸优化生产能力和精简管理资源战略的一部分,以应对中国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需求下降的挑战。
图源:koito官网
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小糸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1915年,当时以小糸源六郎商店的名义创业,初期专注于铁道信号用设备生产。1936年,正式成立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进入汽车照明领域,开始为丰田汽车公司(当时为丰田自动织机株式会社)提供车头灯。发展至今,小糸已在全球19个国家拥有28家技术关联公司,业务覆盖汽车照明、航空部件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在全球市场中,小糸前照灯产品占据日本国内市场份额超50%,占全球市场超20%,客户涵盖大众、丰田、雷克萨斯、日产、大众、通用、东风等众多知名车企,长期稳居全球车灯市场第一。
据TrendForce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前十大车厂分别为:1.KOITO(小糸);2.Valeo(法雷奥);3.Hella(海拉);4.MARELLI(马瑞利);5.Stanley(斯坦雷);6.SL Corporation;7.星宇股份;8.华域视觉;9.ZKW;10.OPmobility
图源:koito官网
自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小糸通过合资模式快速扩张,在上海、广州、福州、湖北孝感等地布局生产基地,目前拥有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1995年)、广州小糸车灯有限公司(2005年)、湖北小糸车灯有限公司(2014年)三家全资子公司。旨在满足中国市场的汽车照明需求,特别是为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和日产提供配套产品,一度占据中国日系车企车灯配套的“半壁江山”。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主导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小糸的业务受到显著影响。
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
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曾用名: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小糸”)成立于1995年,由日本小糸(持股51%)与台湾大亿交通(持股49%)共同出资设立。初期主要为日产、马自达等日系车企提供前照灯、尾灯等产品,曾是福建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明星企业”。2023年,小糸通过收购大亿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使福州小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25年4月1日,小糸官网发布公告宣布结算和清算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凸显其在华发展的颓势。
关闭背后:中国车灯市场的“内外双重变局”
中国汽车市场自2020年以来快速向新能源车转型。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4年中国纯电动汽车(BEV)市场份额达到27%,远超欧盟(13%)和美国(8%)。国内制造商如比亚迪(BYD)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交付了352万辆新能源汽车,占市场份额31.4%,是第二名五菱的五倍以上。 新能源汽车对照明系统的需求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强调智能化和低能耗。小糸虽然在LED和自适应照明技术上具有优势,但其主要客户群(日本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不足,导致小糸无法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 通过“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推动国产品牌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导地位,并通过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本土车企如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等凭借技术优势和政策支持迅速抢占市场。 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CPCA)数据,2022年10月,中国本土车企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而日本车企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5%下降到2024年的较低水平。 相比之下,日本车企如丰田、本田和日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步伐较慢,传统内燃机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作为日本车企的主要供应商,小糸的订单量因此大幅减少,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福州小糸的运营变得不可持续。 华域视觉、星宇股份两大龙头本土企业凭借在技术、成本和市场响应速度上的优势,通过快速产品迭代和高性价比策略,更好地满足车企的需求,抢占中国车灯市场份额分别约22%和15%。
业务优化
尽管小糸通过全资控股加强了对福州工厂的控制,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工厂的运营未能达到预期。期间尝试通过停产生产线、缩短运营时间和优化员工数量等措施降低成本。然而,这些措施未能扭转福州工厂的亏损局面,最终导致小糸决定关闭福州工厂,以集中资源于更具盈利潜力的广州和湖北子公司。
根据官方公告显示,福州小糸的解散决议计划于2025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6年3月31日)启动,清算预计于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7年3月31日)完成。小糸承诺将尽量减少对员工和当地的影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集体谈判协议。
图源:koito官网
小糸表示:未来,将通过广州和湖北两家子公司继续开展在中国市场的运营,目标是通过两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互补协同优化来降低固定成本,增加日本和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订单。
小编语
小糸关闭福州子公司的决定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变化的现实,以及外资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面临的挑战。对于小糸而言,此次关闭是其在华战略的一次“断舍离”,但如何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到定位,仍是其长期挑战。
尽管外资企业收缩,但中国车灯产业正迎来黄金期。随着激光雷达、数字车灯、智能座舱等技术普及,车灯将从“照明工具”升级为“交互终端”。业内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车灯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本土企业有望凭借技术追赶与成本优势,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