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宣告东莞贤林灯饰有限公司破产,这家经营整整30年的老牌灯饰大厂,最终因严重资不抵债,正式走完了其在照明行业的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贤林灯饰成立于1995年,曾以“CELINA”“亿煌灯饰”等品牌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员工规模一度逼近2000人,在市场上积累了不俗影响力与口碑。然而,市场浪潮的更迭终究未能留情。近年来其企业状态已连续标注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暴露出资金链断裂与经营失衡的深层危机。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5月9日受理其破产清算一案,经核查确认,该公司现有资产评估价值仅3120.53万元,而债务总额高达2.21亿元,资产与债务的巨大缺口已无法通过常规经营弥补,尽管管理人曾推动债权人会议,但未有任何重整方案提出,最终只能黯然退场。
贤林灯饰的破产在照明行业并非孤例。2025年6月,成立23年的港资老牌企业佛山伟澳照明终止运营,因国际局势冲击、市场策略单一及内部管理失序,最终因订单不足无奈停产。同年4月,佛山枫淮电器也因资产不足以清偿1948万元债务,被法院裁定破产,其“广撒网”式多元化经营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成为压垮企业的重要稻草。回溯2024年,照明产业链的破产案例更是贯穿全年。
近年来,受地产低迷、成本攀升、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冲击,照明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残酷洗牌。下游需求萎缩、利润空间压缩,使许多依赖传统代工模式的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同时,外部层面,全球经济萎靡、国际局势动荡直接冲击出口导向型企业。有业内分析指出,照明行业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缺乏技术迭代与品牌溢价的企业或将率先出局。

贤林灯饰的倒下,既是一家老牌制造商的悲歌,也是照明行业转型期的警示钟——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转型、不能做出差异化、不能控制成本、不能开拓新市场、不能进行技术革新,哪怕你是三十年老厂,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当“活下去”成为众多企业的首要目标,唯有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技术、品牌与效率构建护城河,方能穿越周期,迎接行业新一轮曙光。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