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照明”)发布公告,正式终止与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来”)的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这一事件引发照明行业广泛关注与讨论。作为A股照明巨头,佛山照明的这一举动,不仅影响其自身业务布局,也折射出整个照明行业在智能化浪潮下的动态演变。

传统照明企业的智能化突围
近年来,照明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健康化和绿色化转型。根据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预计2025年将以15%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扩张,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更将达到约880亿美元。
这一趋势促使佛山照明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以弥补在智能技术领域的短板。2024年10月28日,佛山照明与易来控股股东姜兆宁、刘达平签订《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受让易来50%以上的股权。
易来(Yeelight)成立于2012年,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成员,专注于智能照明产品(智能灯泡、灯带和灯具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小米生态的强大支持,在国内外市场迅速崛起。2024年,易来智能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易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物联网技术积累,如无线连接、智能调光和传感器集成,这些正是佛山照明所欠缺的。
佛山照明选择收购易来智能的背景在于行业转型压力。传统照明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企业需通过并购注入新活力。2024公告中,佛山照明表示,此次收购旨在“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公司智能照明业务的发展”。
易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能为佛山照明带来新的增长点,例如整合小米生态链资源,拓展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同时,国家政策如“双碳目标”和“智能制造2025”也鼓励照明行业向数字化转型,这进一步推动了双方的初步意向合作。
市场变局下的战略调整
然而,时隔近10个月后,佛山照明发布公告终止该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公告指出,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交易对方建议终止意向协议的推进,经公司研究决定终止。该协议未经董事会审议,且双方未签署正式股权收购协议,因此交易各方无需对终止承担任何责任。本次终止不会对佛山照明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环境变化"成为终止合作的关键原因,这一表述背后隐藏着多重行业现实:
首先,智能照明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深度布局智能家居生态,传统照明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易来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其控股股东可能在评估后认为独立发展更具灵活性,或等待更优的合作机会。亦或是易来业务发展与小米生态高度绑定这种依赖性使佛山照明在评估后认为收购后的整合难度超出预期。
其次,照明行业整体面临原材料成本波动、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多重压力,企业投资决策趋于谨慎。佛山照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可能对大额投资更为审慎,需要重新评估收购的必要性和风险收益比。
短期无重大冲击,长期考验战略调整能力
终止协议后,佛山照明表示不会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通过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并购双轮驱动的路径,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从财务角度看,佛山照明2024年营收稳定,终止意向协议避免了潜在的并购风险,如尽职调查中的估值分歧或整合难题。易来方面,终止后可继续借助小米生态独立运营,年销10亿元的规模为其提供了缓冲空间。
长期来看,这一事件或对佛山照明不利。公司原本希望通过收购快速切入智能照明市场,增强竞争力。终止后,佛山照明需重新寻找合作伙伴或加大内部研发投入,这可能延缓其智能化转型步伐。易来则可能面临更多收购邀约,或加速IPO进程,以巩固市场地位。
照明产业转型的路径思考
佛山照明终止收购反映了并购的复杂性:传统企业与物联网科技新锐的融合需克服文化融合、技术整合和市场定位差异等多重挑战。照明企业需要更系统、更深入地思考智能化转型战略,而非简单"买买买"。
未来,照明行业将更注重合作关系,如与华为HarmonyOS或小米IoT生态的深度合作,与智能科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非直接自研智能生态或者激进并购,以降低转型风险。
总体而言,这一终止事件虽是佛山照明的一个小插曲,却为照明行业敲响警钟:在智能化浪潮中,战略灵活性和市场敏感度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
小编语
此次佛山照明与易来"联姻"的终止,是照明行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既反映了传统企业转型的迫切性,也揭示了转型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未来,照明行业的竞争将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生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竞争,企业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应对行业变革。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