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的生存之道
不同于前装市场深陷“车企定标准、供应商竞标”的价格战漩涡,易事达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不碰整车厂,专注后装市场,商业模式定位为“全球汽车LED后装的方案商+自有品牌运营商”。这种策略让易事达得以规避主机厂的压价陷阱,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易事达官网
易事达最核心的业务就是为全球众多品牌提供ODM服务,面对全球数千至上万车型多样化需求,易事达能够提供“设计+制造”、“小批量多批次生产”的快速响应服务,满足不同法规认证、不同成本和不同性能要求。而这正是其能够与其他企业拉开差距的核心壁垒。
这种能力使易事达与PHILIPS、NARVA、IPF、PIAA、BELLOF、CARMATE、EXCELITE、KATUR等众多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品牌建立深度合作,产品覆盖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四大区域。当车主在亚马逊或汽配城购买飞利浦品牌的LED汽车灯泡时,背后很可能出自自易事达的制造工艺。
这种"墙外开花"的商业模式,既规避了与巨头直接争夺整车订单的风险,又借助海外成熟汽车后装市场的需求实现稳定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以卖方案为核心业务”的模式也暗藏风险:客户忠诚度较低,易事达必须依赖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快速响应来维持竞争优势。
高毛利背后的“长尾经济学”
易事达高毛利的秘密在于对后装市场的精准布局。相比前装市场的高度集中与低利润率,后装市场凭借全球超15亿辆存量车的“长尾效应”,为其提供了广阔空间。
此外,易事达不仅服务于主流乘用车,还延伸至皮卡、越野改装、摩托车、工程机械车等“硬核场景”的细分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市场边界。
北交所上市的战略意义
对易事达而言,冲刺北交所绝非简单的资本动作,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产能扩张:公司现有7.3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年产能1250万支LED车灯,计划募资扩建至2000万支,以应对全球需求。
品牌溢价:上市公司身份有助于提升海外客户的信任度,增强与PHILIPS等国际品牌合作的议价能力。
市场拓展:车灯个性化改装趋势升温,需要资本支持产能扩张,北交所上市将为其打开融资通道。
行业分析师指出:“易事达的路径选择极具代表性——绕过主板的高门槛,借力北交所实现技术溢价与产能扩张的平衡。”

股权拼图:87%控股背后的“家族密码”
当资本市场聚焦于易事达的业绩奇迹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浮出水面——实控人徐宝洲、方虹夫妇合计控制公司87.43%股权。这种"夫妻店"式股权结构中山民营经济中并不鲜见,但当企业迈向IPO资本市场时,却成了最锋利的双刃剑:
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为易事达带来了决策高效的优势,但也埋下了隐忧:当87.43%的表决权掌握在两位自然人手中,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是否健全?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如何保障?特别是98%股权曾在亲属名下流转,这可能引发监管层对股权清晰性存疑,进而影响上市进程。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此高比例的持股是否意味着未来可能存在质押或集中减持风险?毕竟,当一个人同时掌控方向盘和油门,既可能精准避开障碍,也可能因个人判断失误而"翻车"。
就像汽车需要定期年检,易事达的上市进程也正需经历严苛的"合规体检"。监管层关注的不仅是报表数字,更是那些藏在股东名册背后的故事。

赛道抉择:在"长尾市场"与"头部挤压"间走钢丝
后装市场的"长尾效应"是易事达的护城河,但外部压力正逐步逼近。当众多品牌车企开始标配智能车灯,当三安光电通过收购Lumileds杀入车灯供应链市场,易事达的生存空间或正在被双向挤压。
随着上市辅导期开启,易事达需要直面诸多挑战:如何平衡海外业务增长与国内市场开发?怎样应对整车厂原装LED车灯升级对后市场的挤压?这些问题的答案,将随着未来招股书的披露逐渐清晰。但可以确定的是,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这家中山企业的每一个战略抉择,都将影响其在全球汽车照明版图中的最终位置。这场"前装巨头向下打,后装新秀向上冲"的战争中,易事达能否成功IPO募资,借助资本杠杆完成产能与品牌跃迁,将成为关键弹药。
小编语
易事达的IPO历程,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赛道深耕比规模扩张更重要:在细分领域建立壁垒,可抵御行业周期波动;
柔性制造能力是新护城河:定制化+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比传统成本优势更具竞争力;
现代化管理刻不容缓:家族企业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应对资本市场的合规审视。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