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大事件!十余项照明国家标准正在加速制修订
来源:中国之光网
发布:2025-02-28
阅读:2153

标准化在照明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段时间,照明领域多项国家标准项目更新动态,我国标准化技术机构正在密集推进十余项国家标准项目的制修订工作。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健康照明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觉与颜色等领域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照明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从智能照明系统的广泛应用到健康照明的崛起,再到光生物安全、光源品质的日益重要,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次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聚焦智能照明、色度学、光生物安全等关键领域,涵盖照明行业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和前沿技术,契合照明基础与应用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标准体系,旨在通过规范技术要求、提升国际一致性。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微信图片_20250228145723.jpg


色度学国家标准项目

精准定义“颜色竞争力”


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4)归口,照明基础分技术委员会(SAC/TC224/SC4)具体执行,浙江大学牵头起草的《色度学 第1部分: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和北京工业大学牵头起草的《色度学 第6部分:CIEDE2000色差公式》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项目情况详见以下内容:


色度学 第1部分:CIE标准色度观察者


计划号:20242615-T-607 修订


待修订标准 GB/T 20147-2006 等同采用原国际标准ISO/CIE 10527:1991,已实施了近 16 年,期间未进行任何的修订,而对应的国际标准已先后修订了两次。另外,基于对色度学体系各核心要素的规定,GB/T 20147拟分为6个部分,本标准为色度学标准的第 1 部分内容,是制定其它相关标准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本次修订目的在于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国际国内标准的一致性,并为完善国内色度学标准体系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规范色度学研究和评价。


第1部分拟规定CIE 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和CIE 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是色度学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照明领域的基础共性标准。此次修订既有效促进照明产业及其标准化体系建设,又提高了国际国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微信图片_20250228145733.png


色度学 第6部分:CIEDE2000色差公式


计划号:20242711-T-607 制定


本标准是色度学系列标准GB/T 20147的第6部分,其描述的色差计算公式CIEDE2000可以用于更准确地模拟人眼对颜色变化的感知,适用于描述反射或透射物体的两种颜色刺激之间的色差。本文件的目的是对 CIE 1976 L*a*b*颜色空间进行扩展得到 CIEDE2000 色差公式,其主要修正明度、色度、色相和色度与色相相互作用带来的色差感知变化,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种更准确、更全面的颜色差异评估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颜色一致性和质量的要求。这对于各种颜色相关的产业和应用,以及推动颜色管理标准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228145740.png


光生物安全国家标准项目

健康照明成刚需


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4)和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4)共同归口管理,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牵头起草的《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第7部分:主要发射可见辐射的光源和灯具》推荐性国家标准现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有关项目情况详见以下内容: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7部分:主要发射可见辐射的光源和灯具


计划号:20240600-T-607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研究人员针对光生物与光化学方面更加深入的研究,健康节律照明、光生物安全、非视觉效应、光照疗愈、自然界的光入侵等相关话题讨论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鉴于大多数电光源和灯具的光谱、光分布、光强度以及自然规避反应——例如,人们通常不会直视明亮的光源,不会产生光生物危害,然而,仍存在部分光源和灯具,其发出的光辐射有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件是 GB/T 30117《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的第 7 部分,GB/T 30117 已经发布了5个部分。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 第7部分:主要发射可见辐射的光源和灯具》目的在于规定主要发射可见辐射的光源和灯具相关产品的光生物安全要求,规定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电光源和灯具的光生物安全评估,以及一些基本产品要求。适用于主要在可见光光谱范围(380 nm 到 780 nm)内发射辐射,用于空间、物体照明,或作为信号用的电光源和灯具。


智能照明国家标准项目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项目

打通智慧生态“最后一公里”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5〕3号),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4)归口并具体执行的七项智能照明和一项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项目列入此次制修订工作计划。现征集参与起草单位,有关项目情况详见以下内容:


照明系统的连接性


计划号:20250171-Z-607制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照明系统逐渐成为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厂商的照明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连接方式。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拟提供照明系统运行和与其他系统互联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并概述了照明系统中使用的各种连接解决方案,包括拓扑、通信协议和相关的嵌入式功能,旨在为照明企业提供一份相对全面的指导性技术文件。


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系列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228145748.jpg


以上五项标准为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系列采标型国家标准项目。数字可寻址接口技术是照明行业专用有线型通信协议,能够实现对照明设备的精准控制和管理。本次的标准制修订有助于生产企业相关技术人员更好理解相关技术条款,通过与国际执行统一的技术要求,更好促进国际间贸易合作,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照明设备非主功能模式功率的测量


计划号:20250169-T-607修订

(代替GB/T 39018-2020)


GB/T 39018适用于电源电压不超过1500V DC或1000V AC 50/60Hz供电的智能照明设备,规定了照明设备在非主功能模式下消耗功率的测量方法,为控制设备和灯具等产品性能标准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指导。此次修订旨在为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更好的测试和计算非主功能功率消耗提供方法支持,提升产品的整体能效,满足市场和用户对高效节能产品的需求,推动绿色照明的发展。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项目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5〕3号),由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4)归口并具体执行的一项电磁兼容国家标准项目列入此次制修订工作计划。现征集参与起草单位,有关项目情况详见以下内容:


照明设备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


计划号:20250166-T-607修订

(代替GB/T 31275-2020)


GB/T 31275为照明设备周边空间电磁场的测量确定提供适当的评价方法、标准化工作条件和测量距离。利用本标准可以评估照明设备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危害,规范照明设备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确保照明设备的电磁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此次修订是基于对应国际标准已更新,国内标准应相应调整,以提升我国照明设备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上述标准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为确保标准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先进性,提高标准编制质量,有的标准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起草单位,有的则已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支持我国标准化技术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参与标准制定的意义和价值无需多言,照明行业的未来,需要标准的引领,更需要各类单位的积极参与,若想了解详情,可联系咨询。



来源"中国之光网"的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中国之光网
cali-light
农业照明网
PlantFactory
首页企业广告合作
联系电话(微信):158 6155 3579 仇纯
展会宣传广告合作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投稿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我要投稿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6 - 2021 立德时代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113号


京ICP备16007664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059
关注中国之光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取照明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