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温其东 | 2020中国户外照明市场运行情况
来源:中国之光网
发布:2021-02-05
阅读:3389

1、景观照明:政策疫情双重冲击,智城文旅复合转型。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肆虐神州,国内经济社会一度陷入停摆状态。而后举国上下众志成城,让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全面遏制住疫情的主要经济体,迅速从疫情中复苏的中国经济最终全年实现GDP破百万亿人民币,增速达到2.3%,多项经济数据扭负为正的同时,社会也基本回归正轨。与此同时,景观照明领域也是度过了魔幻般的一年。


2019年年底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通知》,核心在于杜绝过度亮化和政绩/面子工程, 城市亮化水平应与城市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文化气质特点相适应,促使整个景观照明市场步入理性建设的新阶段。


2020年伊始爆发的国内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施工和业务拓展停滞,同时对项目验收和回款也造成不利影响,致使各相关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陡增。


总体而言,规范亮化市场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力度要大过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疫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但文件的影响在行业格局上是深远的。


1.png


在规范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作用下,2020年照明工程板块的总体业绩可谓异常惨淡,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回归理性常态。大型的全城亮化项目已经难觅其踪,而文旅夜游、商业地产、智慧城市等项目取而代之成为主流。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同时也可以看到,照明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已纷纷进入转型阶段,一部分在转型文旅夜游项目,另一部分则向智慧城市建设过渡,还有则是两者兼而有之,整个照明工程板块已进入发展新常态。


展望2021年,首先中央的整治文件剑指过度亮化和形象工程,并非禁止亮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依然蓬勃,景观照明的市场需求依旧存在。后疫情时代,首先是国家对两新一重投资力度不减;而作为拉动消费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景观照明依旧会在城市发展夜间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行业要做的就是,将照明这种技术手段和演绎的文化艺术内容更好地结合起来,准备好迎接复苏的市场,让照明真正成为体现城市精神内核、弘扬城市文化、拉动城市经济的帮手。


2.png


据估算,2020年景观照明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60亿元,同比下降约40%;而和道路照明情况不同,在景观照明领域LED产品处于主导地位。



2、道路照明:替换潜力仍旧可观,市场格局依旧分散。



3.png


据我国路灯管理部门统计,目前在中国道路照明应用产品中,主流产品依然为高压钠灯,LED产品经过多年替代,仍仅占比三成,也反映出在道路照明领域,中国仍有超过2000万盏路灯还不是LED,而在全球范围内, LED路灯的普及率仍不高于15%。无论立足中国还是放眼全球,增量市场中LED占比较高,但在更为庞大的存量市场,还是具有较大的替换潜力。


4.png


市场格局上来看,近些年已发生变化,以华普永明为代表的企业采用聚焦于研发和制造,并直接面对路灯厂商销售的创新运营模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原有版图造成了较大冲击。


目前格局总结起来就是“两个集中一个分散”,“一个集中”就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路灯的头部规模化企业,包括:华普永明、昕诺飞(成都)、洲明、三思、晶和、晶日、勤上、亚示、德洛斯、欧普、得邦、亚明、立洋等;“另一个集中”就是逐步形成了扬州高邮、常州邹区、深圳、中山古镇、中山横栏等地相关制造业和供应链集中地区,单一企业可能规模不大,但胜在数量众多,与工程终端联系紧密,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


“一个分散”是指路灯行业的整体产业集中度依然偏低,这和整个照明行业格局相仿。在近300亿的路灯市场规模中,头部企业凤毛麟角,目前还没有10亿级别的企业涌现,5亿级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而销售额在千万级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占整个市场的绝对多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隧道照明在两新一重投资的带动下,取得较好增长,特别是西南地区的项目量增势可观,带动了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



3、智慧灯杆: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两新一重推动发展。


1、为什么是灯杆?

首先要明确的是“多杆合一、一杆多用”是趋势,它是多种城市资源整合利用,也是基于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构想,其建设有利于城市管理降本增效。

灯杆是载体,特点在于在城市中分布广泛而均匀,即灯杆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有人有路就有灯杆,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中;同时具备一定高度;而且是个电气终端。在大力推动新基建的背景下,5G网络建设将面临大量基站建设,在目前的技术下,几大运营商原有的3G/4G宏基站的密度基本可以做到城市中信号广覆盖,但要做到信号深覆盖,还需要微基站发挥作用,这时灯杆就具备一定4G向5G过度阶段承载微基站功能的条件;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所要求的全域感知和万物互联,灯杆也是作为采集数据的传感器之优良载体。

2、政策驱动应用端建设

从2012年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数量总共已经达到290个,这为从事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企业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而2019年工信部、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撑5G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电信企业与铁塔公司要集约利用社会杆塔资源,开展微基站新建,提前储备5G站址资源。

在地方层面,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浙江、河北、陕西、福建、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城市各类杆塔“多杆合一,一杆多用”的智慧灯杆建设。

可以看出无论从中央还是地方都在智慧灯杆领域有所布局。而作为具有城市公共设施属性的智慧灯杆,政策对其建设将具有核心驱动作用。

3、市场增速可观且潜力巨大

智慧灯杆项目在国家推动两新一重建设的投资背景下, 2020年相关项目总数约200个,总投资规模近500亿元,项目标的均价也从2018年、2019年时的千万级一跃达到亿级。

据中国目前拥有近3000万根灯杆,视频监控杆、通信杆等其他杆体也有1500万之众,而智慧灯杆的普及率目前还是相当低的,因而潜力很大。

4、标准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目前处于世界前列,也正因为如此缺乏经验借鉴,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很多方面还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以看到不仅有全国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标委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委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致力于建立相关国家标准;相关协会、学会等机构在探索制定团体标准;上海、广东、江苏等地也在根据当地应用推广情况制定地方性标准和规范。

总体而言,智慧灯杆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处于初级摸索阶段,目前多致力于接口标准化的设立,借此释放存量改造空间。

5、发展中的问题/痛点

智慧灯杆作为统筹性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期望可以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治。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01 技术/业态跨界

智慧灯杆是多种设备设施和技术的综合体。承载道路照明、5G基站、交通指示、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射频识别、通知广播、充电设施、网络传输甚至广告展示等多种功能,也是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一个接入终端。


这一产业不仅涉及照明技术本身,还涉及通信、传感、安防、控制、互联网、工业设计等多个跨界领域,单一企业乃至单一业态能力所限,难以全面兼顾,多业态跨界合作势必是推动其发展的有效方式。


02 业务跨部门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主体涉及多部门,数据源也分散于各处,一个灯杆的集成方案中又涉及了交通、市政、公安、环保、气象、城管等不同的城市管理职能,如何打通“多头管理”、消除“信息孤岛”,是目前推进智慧灯杆市场化运营的一大难点。


这时就需要有个综合协调能力强的管理部门来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比如上海进博会前为推进合杆共杆成立的“城市综合管理办公室”,就是一个打通“多头管理”的尝试。而新基建中,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也将在智慧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解决“信息/数据孤岛”的问题。


03 规划设计和具体建设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下激发了多样的基建需求,由此也造成了一些全城工地、冗余建设问题,既影响城市美观、干扰居民生活又造成资金浪费。所以现在强调新基建、新城镇化建设,就是无论是存量改造还是增量新建,做好上层规划设计是前提。目前一种流行的想法是智慧城市应先从智慧园区开始尝试,因智慧园区一方面投资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利益权属关系简单,便于推动工作。


在具体的智慧灯杆建设中,存在方案尚不成熟、部分功能失位、强行堆砌功能、缺乏工业设计等问题,在智慧路灯的多项功能上,也亟待鉴别真需求和伪需求。


04 商业模式仍需探索

总体运营上,目前谈论较多的是政府投资建设为主,社会自筹为辅,未来通过招标方式交第三方运营管理的模式。


从企业角度出发,智慧灯杆将产生多项营收,如制造、安装、节能、运维、广告、充电、租金、数据等都将带来收入。针对制造商和运营商,其价值诉求是不同的。


对照明行业大多数灯具灯杆制造企业来讲,尚不具备整合能力,但可以积极投入研发按需拓宽产业应用场景及功能,通过研发和制造优势形成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自我寻求整合。另外,由产业链各端企业的产品形成方案“抱团出海”的模式也很值得鼓励。


对于工程公司这类运营商来讲,除了利用本身专业化程度的优势,轻车熟路争取项目工程之外,更要考虑的是业态延深,从工程承包商成为城市综合服务商,谋求可持续性发展。



智慧灯杆作为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的载体,不仅能够节约城市空间、美化城市形象,还能起到整合城市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的作用。未来应以城市为单位,统筹规划并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大数据机构,统一设备标识,开发数据共享;标准化规范接口和把控产品质量;灵活投资模式,引入民间资本;鼓励创新应用功能,创新运营模式。进而推动智慧灯杆产业逐步向需求专业化、设计标准化、应用多样化的成熟阶段发展。


来源"中国之光网"的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中国之光网
cali-light
农业照明网
PlantFactory
首页企业广告合作
联系电话(微信):158 6155 3579 仇纯
展会宣传广告合作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投稿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我要投稿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6 - 2021 立德时代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113号


京ICP备16007664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059
关注中国之光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取照明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