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曾耀章:我与中国照明电器行业的30年
来源:中国之光网
发布:2019-07-18
阅读:3278

 

    电器1.webp.jpg

不忘初心  再续辉煌


    照明是为人类提供光明的事业。从上世纪初电灯进入中国后,中华民族的照明电器工业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行业工作者,以执着的信念和不灭的热情,为光明的事业孜孜以求,为我国照明电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高品质的照明产品为世界提供高品质的光,始终是行业工作者不变的初心,也是照明电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今年是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成立30周年,又适逢建国70周年。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协会秘书处将开展以“不忘初心 再续辉煌”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回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和光辉成就,激励新一代照明电器行业的从业者再上征程,为建设世界照明电器制造强国继续努力奋进!


    ——编者按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三十周年系列采访报道,本期嘉宾: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第一任理事长曾耀章

 

电器2.webp.jpg   

图: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第一任理事长曾耀章


    我接触照明电器行业应该是1972年。


    原来我在轻工部,当时机构改革下放,我到了西安,1972年回来就到照明行业了。我们照明行业原来是电子部主管,1969年底转到轻工部,1989年9月份中国照协成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照明电器协会的成立


    从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来改革其实发展得挺快的。加上1983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快速推动了整个改革市场化进程。到1988年的时候,因为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在改革,所以政府机构也在改革。1988年上半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进行了机构改革,增加了宏观调控机构,撤销了专业局。体现了三个转变:即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微观管理转为宏观管理为主;部机关由单纯管理转变为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轻工业部还加快了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


    1987年9月在株洲召开了照明电器行业部分公司、企业领导参加的座谈会,酝酿了协会的组建。


    1988年5月17日,轻工业部曾宪林部长代表部党组宣布了成立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筹备处。1988年9月,筹备处在南京召开了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筹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电光源、灯头、灯具、灯用电器附件和专用材料方面的公司、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部分省市厅、局和地方协会等共50个单位73位代表。

 

电器3.webp.jpg   

 图:1988年9月,筹备处在南京召开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筹备会议


    筹备会商议并共同同意组建“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成立大会筹备组”,审议了《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章程》(讨论稿),而且热情非常高。当时赞助协会筹建的经费达40万元,在当时这个数字还是很有份量的。北京电光源公司、北京电光源研究所、北京照明灯饰公司、天津照明电器公司、上海照明电器公司、上海灯具公司、上海电光源公司、轻工业部电光源材料研究所、沈阳灯泡厂、武汉照明灯具协会等单位均派人参加了筹备组。


    当时轻工业部体改司具体来领导这些协会的组建,也转发了我们筹备会的发展会员文件。协会筹备处向民政部写了《关于请批准成立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的报告》,得到批准成立协会,所以1989年的8月28日至31日,在天津就召开了协会的成立大会。


    二、行业划分的过程


    过去电光源和灯具分属轻工业部两个专业局管理(家电局和日用品局),组建协会时,灯具是和家电协会一起组建协会,还是和照明电器协会一起组建协会,当时争议比较大。


    因为灯具厂以前是轻工部家电局在管,在组建协会时,有的灯具厂已经加入到家电协会了。家电协会认为灯具该归他们管,我们照明电器协会认为灯具应该归我们来管。理由有两个,其一,国家国民经济有个分类标准,光源、灯具、电器附件、灯头四大部分都是一起的。其二,国际IEC委员会这四部分也是一起的,最后决定灯具这部分归照明电器协会。


    三、计划经济下的灯具生产


    中国之光网总编洪兵:89年中国照明电器协会成立以后,主要都做了哪方面的工作?


    协会主要工作是一些行业共性的事,比如标准、行业政策的起草,给政府提供一些协助。


    协会实际上是改革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国外不管是欧洲还是北美,这些市场经济国家都是用协会来进行行业的管理。而且我相信行业组织协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协会这30年的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


    计划管理阶段(从1972年到1987年),那时候行业应该说是典型的计划管理,比一般的轻工行业管理得更计划经济。因为照明原来是电子部管理,完全是军工的那套管理办法,每年开一次排产订货会,所有产品的计划都由电光源处做安排,由国家下达计划。


    生产全部由光源处来管,可以说管到企业的生产科、计划科、供销科这一层。你生产什么,什么规格,统统由上头安排,因为你的材料、配套等整个供应链都由上头分配,所以那时候管理是很死的。比方说你要生产灯泡,没有钨丝生产不了。你生产15瓦的,国家就分配你15瓦的钨丝。你没法生产25瓦的,所以企业只能按照上头的安排来生产。


    销售企业也不用管,统统由上头来分配,价格基本上也都是统一定好的。


    当时“五部一司”,铁道部、农业部、商业部等都需要配套的灯泡。铁道部需要类似信号灯泡、火车头灯泡,每年报需要量,我们来进行产量和需方的安排,然后开订货会议的时候开分配单,然后到厂家去定。包括民用这一块,商业部门报需要,然后产品出来了,就到商业部去,有需要他就叫五个部一个司来进行分配。


    中国之光网总编洪兵:做不出来怎么办?医疗里面这些无影灯技术含量都蛮高的,企业怎么去完成?技术达不到要求怎么办?


    一般都能做出来,质量有好有坏。“普低日特”,就是普通灯泡、低压灯泡(主要是车床这些36v以下的)、荧光灯管、特种灯泡(就是各行各业需要的,军工部门要的)。除了“五部一司”外,各军兵种,海军的、空军的,飞机上的这些都是特种灯泡。


    出了问题怎么办?质量达不到怎么办?重要的就专题解决,比如说铁路信号灯泡,当时老出问题。铁路信号灭了,火车还要走,走了一半灭了怎么办?所以当时有了信号灯工人站在电线杆底下,灭了的话赶紧上去补上。当时关于铁路信号灯泡就有个批示,抓紧质量问题,成立专门小组去抓,和铁道部联合组织专门的信号灯泡小组攻关、调查、布点,最后制定出标准。我亲自去参加了,和铁道研究院几位同志,包括我们南京电光源厂的,一起去调查,然后想法怎么提高质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还给一点资金支持、设备的支持,所以效果也不错。


    四、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1、照明合资企业的诞生


    谈合资,GE算来得比较早的,从北京、上海,然后到广州,我都全程陪同。当时GE对上海还是有一定兴趣,最后我们互相考察,他们那边考察了像佛山、天津、北京的几个企业,我们也组织了一个团到美国去参观他所有的厂,也谈了谈合资,决定的起步产品是高压钠灯,生产点在佛山和天津之间选,最后选择了天津照明电器公司。


    当时布置图都出来了,配套的陶瓷管是北京大华的。我们从美国回来以后不久,GE又来我们国内调查,听说是认为我们市场容量小,灯头数不多,合作就没谈成。实际上当时我陪GE看的时候,看到很多厂,像广州灯泡厂需求很大,但是好像综合性的东西太多了,像一个大象推不动。


    GE退回去以后,飞利浦来了。


    1989年10月18日,飞利浦先是和南京华东电子管厂合资协议正式签约;1990年3月12日,飞东照明注册成立,后来跟上海亚明合资。


    GE隔了一段时间又过来想合资,他认为亚明比较好一点,但亚明跟飞利浦合资去了。北京那边,松下也过来了,松下和四通成立了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在BMCC设立了照明工程部,生产松下荧光灯,后来演变成北京松下照明光源有限公司;美国GE跟上海嘉宝公司合资;德国OSRAM和佛山合资成立了欧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日本东芝也过来了,就在福州找了合资,这样国际照明巨头基本全进来了。

 

电器4.webp.jpg   

图:1994年12月2日,BMCC照明工程合同签字


    2、引进设备


    另外,我们国内自己也放开了,很多厂都觉得我们自己的设备比较落后,和国外的一些相比,一看就有差距,所以很多厂开始引进设备。


    最早引进的是北京荧光灯厂,引进的是英国的设备,引进以后一直放那儿没开箱。国内搞翻版又急于求成,自己利用进口设备赶紧翻版。当时我们技术力量比较差,设计力量也比较差,就组织我们基础比较好的厂家大会战,大概有上百人的设计团队,第一条线翻版荧光灯设备。


    搞出来以后就开始由常德电光源机械厂做,当时一生产就三条线,华电要了一条,济南要了一条,博山要一条。但是这三条线在调试过程中一直不过关,华电是最有力量的,合格率调到70%左右就上不去了。博山和济南灯泡厂弱一点,也一直上不去,最后坚持不下去也就放弃了。


    后面又引进很多荧光灯线,比较早一点的是匈牙利线,湖北沙市荧光灯厂和常州荧光灯厂两条线,也是引进以后调试了很长时间。匈牙利线缺点就是没去培训,相应工艺有些忽略,最后也是调试了很长时间。


    后面开始从荧光灯到普灯线,当时眼光也很高,比如说天津、重庆、南京三条线,从瑞士引进的,看到它效率高,自动化高就引进来了,最后也是过不了关。


    总结下来,一个就是,引进这些线要消化,首先你得掌握它。还没开箱就钻进去测绘翻版,当然就容易出问题。第二条,就是引进单位自己的动力系统、原部件质量一定要适合自动线,不要自动性去适应你自己的原部件和你的动力系统。


    当时要求吃粗粮,现在我回过头来看,吃粗粮是不行的,技术培训、技术力量要跟上。这些自动线稍微一个地方环境不好,整个线就停了。没培训就上,自己摸索很难,交很多学费。所以大量引进应该说对行业有促进,但是这里头其实也有一些经验教训。


    1978年那次,飞利浦来交流就提到紧凑型荧光灯。说是荧光灯那些产品,再过十年你就会看到现在的成就不值一提。紧凑型荧光灯我们发展确实很快,最早是蔡祖泉去参加国际会议,看到以后回来跟沪光合作。


    当时朱镕基总理搞了10条龙,其中要求我们光源搞出一条龙,最后我们就提出紧凑型荧光灯。把节能灯列为绿色照明主要产品,加上经贸委的紧抓,一下让我们这个行业实现真正的配套化。


    我们组织了一个绿色照明工程考察小组到美国考察,由美国的能源局接待,到那去参观、交谈,看看人家绿色照明怎么搞。之后经贸委牵头来抓绿色照明,进度很大,提出的目标也很高,我认为有点着急了,最后我们强调把企业的产品质量都搞上去,因为你不搞上去,你就是给外企公司做宣传了,因为他们的产品没问题。


    当时能源所所长周大地就主张更多地应该是市场经济搞,所以这方面最后搞得也还不错,推动也蛮大。


    对外开放、引进设备、合资、国外独资都进来了,这些是89年-99年第一个十年。


    五、协会如何做好服务?


    现在协会工作各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很可喜的局面,常设机构的秘书处有很多年轻人,文化素养也好,活力和实力都比过去要强多了,我也为我们协会做出的业绩感到鼓舞。


    另外,协会工作的视野和业务的广度、深度,都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事业不光是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开展得很好。国外一些同行组织交流合作,有扩大了我们协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另外,从工作的广度来说,过去我们比较多注意企业生产领域的管理,至于流通领域或者是市场营销这一块,我们很少看到。现在的工作水平、队伍整体素质都提高了。


    协会这几年也探讨摸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么做好行业服务的工作。过去是计划经济,我基本上掌握你的计划,各厂还要报表,定制要报,国家渠道懂技术,你得报,所以这数字比较准确。但是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有竞争,你要报一些报表,收集信息,他可报可不报,你也不是政府机关。怎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双向服务,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这里头要摸索总结一些经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转为市场经济以后,我们的信息怎么掌握?协会在提供信息服务和做政策引导的时候,怎样能提供比较准确的、全面、权威的信息?怎么建立一个正常的、稳定的信息渠道?


    作为协会,照理说你是最能说清行业状况,最能掌握行业信息的,你发布的数字应该是最准确的。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我曾经想,建立一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信息指标体系,到底要掌握哪些指标?过去就是产量、产值、利润、质量一堆合格率,能耗有一套指标。现在到底哪些指标才能够反映我们行业的状况,或者说能跟国际接轨?


    过去部里有统计,现在当然也有海关统计,联合国统计,好多上市公司也每年都发布年报。应该建立哪些渠道保证我们掌握行业的信息,有权威发言,我觉得很重要。


    除此之外,协会的秘书处,整个协会和各个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二级机构怎么有机结合,互相配合,发挥整体的协会作用。


    六、祝福


    我虽然离开这个行业的具体工作了,但是我还是能感触到这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现在行业跟过去比的话,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听说照明的营业额已经达到5000多个亿了,这一点我为我们行业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我们这个行业能在全体会员、企业和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中国照明电器由大变强”这一奋斗目标。


    采访:中国之光网总编洪兵


    文字整理、编辑:乐阳春


    洪兵

洪兵7.webp.jpg   

洪兵,现任中国之光网&农业照明网总编,明课堂执行院长,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人才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照明电会农业照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复旦校友会照明同学会秘书长,国家智慧植物工厂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环保同学会理事。


    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电光源与照明工程系,2003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先后在中国建材院/松下/GE/OSRAM等公司从事研发、产品策划、市场营销工作,2008年获得Siemens Global Top Plus Award 和西门子中国卓越业绩大奖。

 

来源"中国之光网"的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有权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转载文章并不代表中国之光网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涉及内容版权、真实性或其它问题,请致电:0510-85188298 ,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中国之光网
cali-light
农业照明网
PlantFactory
首页企业广告合作
联系电话(微信):158 6155 3579 仇纯
展会宣传广告合作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投稿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QQ:2573 210 590 乐主编
我知道了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我要投稿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6 - 2021 立德时代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113号


京ICP备16007664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00059
关注中国之光网
官方微信公众号
获取照明最新资讯